首页 >> 经验问答 >

诚外无物出处(诚外无物)

2022-09-04 11:20:27

问题描述:

诚外无物出处(诚外无物),这个怎么处理啊?求快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2-09-04 11:20:27

大家好,小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诚外无物出处,诚外无物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没有下一句了,这是最后一句,上一句是如履薄冰。

2、诚外无物。

3、这句话意味深长,“诚”是人生的高点,但更是做人的基线,不诚无物,非诚勿扰,中国古人常常像爱护眼睛一样护卫诚信。

4、孔子也说“敬事而信”,因为有“信”,才能获取宾客的“信任”,才能成事。

5、这是儒家思想中的核心,要“正心诚意”。

6、 佛家讲因果相续,因缘的发生也端赖于诚信,“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因缘际会需要广种善因,广耕善田,这一切缘在诚信,诚信是经营的不二法门。

7、扩展资料:诚外无物的出处:王守仁(王阳明)提出来的。

8、中国明代哲学家的基本观点陆九渊提出“心即理也”,以及“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9、王守仁发展了陆九渊的这些思想,提出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10、王守仁所说的“心”,指最高的本体,如说“心即道,道即天”;也指个人的道德意识,如说“心一而已,以其全体恻怛而言谓之仁,以其得宜而言谓之义,以其条理而言谓之理”。

11、这比陆九渊所说的个人本心意义广泛。

12、王守仁的心外无物是说,心与物同体,物不能离开心而存在,心也不能离开物存在。

13、离却灵明的心,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离却天地鬼神万物,也没有灵明的心。

14、从一方面说,灵明的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从另一方面说,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为体。

15、客观的事物没有被心知觉,就处于虚寂的状态。

16、如深山中的花,未被人看见,则与心同归于寂;既被人看见,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17、 王守仁的心外无理是说,心的本体,就是天理,事虽万殊,理具于心,心即理也。

18、不必在事事物物上求理,心外求理,就是心与理为二。

19、心中之理,就是至善,心外无理也就是心外无善。

20、 王守仁的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思想把心学唯心论发展到极端,为他的知行合一学说奠定了宇宙观基础,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