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买椟还珠的含义并用这个成语造句,买椟还珠的含义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故事:有个楚国人把珍珠装在木匣子里,到郑国去卖。
2、有个郑国人认为匣子漂亮,就买下木匣,把珍珠退给了卖主。
3、含义:指出有人做事取舍不当,分不清主次。
4、(有讽刺意味)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扩展资料买椟还珠读音: mǎi dú huán zhū 意思:比喻取舍不当,抓了次要的,丢了主要的。
5、椟(dú):木匣子。
6、引用:宋·程颐《与方元寀手帖》:“今之治经者亦众矣;然而买椟还珠之蔽;人人皆是。
7、”例句:读一本书必须吸取精华,千万别干买椟还珠的蠢事。
8、近义词:舍本逐末 [ shě běn zhú mò ] 又说弃本逐末。
9、放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
10、形容轻重倒置。
11、出 处:《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
12、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13、”反义词:去粗取精 [ qù cū qǔ jīng ] 去掉粗糙的、无用的,留下精华的、有用的。
14、出 处:毛泽东《实践论》:“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
15、”买椟还珠[mǎi dú huán zhū]买椟还珠,汉语成语,拼音是mǎi dú huán zhū,意思是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
16、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17、出自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8、中文名买椟还珠外文名Choose the wrong thing拼音mǎi dú huán zhū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注音ㄇㄞˇ ㄉㄨˊ ㄏㄨㄢˊ ㄓㄨ成语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
19、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20、”成语典故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卖珠宝的商人,他经常来往于楚国与郑国之间,做些珠宝生意。
21、有一天,他准备了一些珠宝,打算拿到郑国卖。
22、为了招揽顾客,卖上好价钱,他便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23、他选了一些上等的木材,找工匠做成一个个精致新颖的木盒子,并且请技艺高超的雕刻师在盒子的外面刻上各种各样美丽的花纹。
24、同时,他选用不同名黄的香料,把做好的盒子薰得香气迷人。
25、盒子完工之后,看上去金光闪闪,闻上去芬芳迷人,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
26、他想,要是把珠宝放到这些盒子里,肯定能吸引郑国人,说不定他们会抢看买他本人的珠宝,到时候就能大赚一笔。
27、这个珠宝商人小心翼翼地把珠宝放进特意做好的盒子里,带着这些珠宝,满怀信心地动身去了郑国。
28、抵达郑国之后,他在一条热闹非凡的街市上展出了他的珠宝。
29、果真不出所料,展出没多久,很多郑国人便都固拢过来欣赏他盛放珠宝的盒子。
30、眼见客人越聚越多,他心中暗暗高兴,以为肯定能赚到不少钱。
31、令他感到意外的是,这些郑国人感兴趣的并不是他的珠宝,而是装珠宝的木盒子。
32、他们两个一堆三个一伙,议论的话题都是盛放珠宝的木盒子,样式多么特别,装饰多么美丽。
33、这不免令他紧张起来,额头上冒出细汗。
34、为了把众人的视线转移到珠宝上去,珠宝商扯开嗓子叫卖着,推销他的珠宝有多好有多漂亮,可是周围的人个个充耳不闻,还是关心那些盛放珠宝的木匣。
35、这时有个郑国人拿起盒子,仔细端详了一番,喜爱得不得了,便想出高价买下它。
36、珠宝商看到终于有顾客上门了,激动不已。
37、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郑国人把钱交给了珠宝商,就带着盒子走了。
38、可是他刚走了没几步,却又折回来了。
39、珠宝商以为他改变了主意,想退掉珠宝。
40、谁知那人走到珠宝商面前,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取出里面的珠宝递给珠宝商说:“刚才走得匆忙,竟然没发现盒子里有颗珠宝。
41、这肯定是先生您放到里面去的,我是专程来归还珠宝的。
42、”郑国人把珠宝还给珠宝商之后,便高高兴兴地离开了,走的时候嘴里还在小声地嘀咕着:“这木匣太漂亮了,这可是让我赚到了。
43、”珠宝商拿着郑国人还回来的珠宝,惊讶得合不拢嘴。
44、他还以为那人喜欢的是他的珠宝,没想到是他准备的木盒子太过精致,竟然抢了珠宝的风头,这着实让珠宝商苦笑不已啊!看来自己并不适合卖珠宝,更适合卖木盒子[1]。
45、成语寓意郑国人两眼只盯在了精致的木匣上,竟然舍弃了珍贵的珠宝。
46、可见,做事情必须主次分明,不能像买椟还珠的人那样,只注重事物的外表,看不清事物的本质。
47、只有看清事物的本质,分清主次,才能取舍得当。
48、成语原指买来装珍珠的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取舍不当,次要的东西比主要的还要好[1]。
49、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2]。
50、示例宋·程颐《与方元宷手帖》:“今之治经者亦众矣,然而买椟还珠之弊,人人皆是[3]。
51、”元·张养浩《云庄类稿·读诗有感自和诗之一》:“久知好瑟吹竽拙,每笑还珠买椟非[3]。
52、”清·裘廷梁《论白话为维新之本》:“不善读书者,昧菁英而矜糟粕。
53、买椟还珠,虽多奚益?改用白话,决无此病[3]。
54、”贻笑大方[4]。
55、成语辨析【近义词】:舍本逐末、本末倒置、反裘负薪【反义词】:去粗取精[5]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56、又讽刺了不识事物本质,弃主求次。
57、 【成语性质】贬义词 【成语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楚国有一个向郑国人卖他的珠宝的人,用一种叫做木兰的香木制做了一个匣子,用肉桂、花椒等香料熏染,用珍珠和宝石来连接,用美玉来装饰,用翠鸟的羽毛来连缀。
58、郑国的人买了他的匣子,却归还了他的珍珠。
59、这可以说是善于卖匣子了,不能说善于卖珍珠! 启示: 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导致没有看出宝珠的重要性。
60、而楚人的“过分包装”也十分可笑。
61、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62、又讽刺了不识事物本质,弃主求次。
63、【成语性质】贬义词【成语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楚国有一个向郑国人卖他的珠宝的人,用一种叫做木兰的香木制做了一个匣子,用肉桂、花椒等香料熏染,用珍珠和宝石来连接,用美玉来装饰,用翠鸟的羽毛来连缀。
64、郑国的人买了他的匣子,却归还了他的珍珠。
65、这可以说是善于卖匣子了,不能说善于卖珍珠!启示: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导致没有看出宝珠的重要性。
66、而楚人的“过分包装”也十分可笑。
67、故事大意: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 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 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68、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 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
69、含义: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