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山东是什么意思呢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这里的山东并不是今山东省。
2、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3、原文如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4、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5、白话译文如下:独自离家在外地为他乡客人,每逢佳节来临格外思念亲人。
6、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茱萸可惜只少我一人。
7、扩展资料:此诗创作背景:此诗原注:“时年十七。
8、”说明这是王维十七时的作品。
9、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
10、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习俗。
11、《太平御览》卷三十二引《风土记》云:“俗于此日,以茱萸气烈成熟,尚此日,折萸房以插头,言辟热气而御初寒。
12、” 参考资料来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_百度百科《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山东不是指今山东省。
13、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
14、原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5、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6、白话译文独自离家在外地为他乡客人,每逢佳节来临格外思念亲人。
17、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茱萸可惜只少我一人。
18、背景:此诗原注:“时年十七。
19、”说明这是王维十七时的作品。
20、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
21、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习俗。
22、《太平御览》卷三十二引《风土记》云:“俗于此日,以茱萸气烈成熟,尚此日,折萸房以插头,言辟热气而御初寒。
2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代: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4、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5、译文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26、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27、 唐朝诗人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可谓脍炙人口之作,原诗如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8、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9、此诗写于长安,诗人当时17岁,在农历重阳节思念家中亲人。
30、诗题中的“山东”不是指现在的山东省,而是指华山以东的蒲州,即今山西省永济县。
31、不是,山东:指华山以东(今山西),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
3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3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
35、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
36、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37、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
38、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
39、不是, 指华山以东地区。
40、这首诗是王维在十七岁时的作品,当时他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正在长安谋取功名,重阳节到来,举目无亲的他,在繁华热闹的异乡显得越加孤独,思念故乡亲人和兄弟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写下此诗。
41、诗人运用一个“独”字,两个“异”字,表达了自己孤独和对他乡的陌生之感,这种游子思乡的情绪在平时不一定会表露出来,但是一旦遇到“佳节”,见别人都在热闹的团聚,自己的孤独与思乡情绪,就会一下子涌现出来。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