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精气神书法视频欣赏,精气神书法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精气神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所谓的神似,即在临摹过程中,达到形似以后继续练习,从而达到神态上的相似,这是可以通过临摹遍数的增加而达到的。
2、具体表现在 每个笔画的力道粗细,结构安排的避让,重心,宽窄等特点,章法上的疏密都是精气神的表现。
3、另一方面是经过长期积累和个人体会自然形成的无法复制的精神面貌。
4、古语说:字如其人,每个人的结字习惯和个人的修养与追求有关。
5、2、精气神的内涵 狭义而言,书法精气神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书法是指以文房四宝为工具抒发情感的一门艺术。
6、工具的特殊性是书法艺术特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7、借助文房四宝为工具,充分体现工具的性能,是书法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8、离开文房四宝,书法精气神艺术便无从谈起。
9、书法精气神艺术以汉字为载体。
10、汉字的特殊性是书法特殊性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11、中国书法离不开汉字,汉字点画的形态、偏旁的搭配都是书写者较为关注的内容。
12、与其他拼音文字不同,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形式意味很强。
13、古人所谓“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有关汉字造字和用字的方法,它对汉字形体结构的分析极具指导意义。
14、书法精气神艺术的背景是中国传统文化。
15、书法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传统文化是书法赖以生存、发展的背景。
16、书法理论,具有自己的系统性、完整性与条理性。
17、与其他文艺理论一样,书法理论既包括书法本身的技法理论,又包含其美学理论,而在这些理论中又无不闪耀着中国古代文人的智慧光芒。
18、书法精气神中如何表现“神、气、骨、肉、血”等范畴的理论,关于笔法、字法、章法等技法的理论以及创作论、品评论等等,都是有着自身的体系的。
19、书法精气神艺术本体包括笔法、字法、章法、墨法、笔势等内容。
20、书法笔法是其技法的核心内容。
21、笔法也称“用笔”,指运笔用锋的方法。
22、字法,也称“结字”、“结构”,指字内点画的搭配、穿插、呼应、避就等等关系。
23、章法,也称“布白”,指一幅字的整体布局,包括字间关系、行间关系的处理。
24、墨法,是用墨之法,指墨的浓、淡、干、枯、湿的处理。
25、 对于书家来说,书法的技术是十分重要的,历史上任何一位大家都经历了由技入道的过程。
26、颜真卿的《祭侄稿》原是一篇无意于书的文稿,但写得神采飞动,笔势雄奇,一唱三叹,得自然之妙,可谓无意于工,反而极工。
27、我们仔细推敲局部细节,横画姿态横生,撇画摇曳多姿,很多字都是用枯笔在纸上擦出来的,一样的老辣纵横,不失法度。
28、这些极细微的技术,没有长期的定型训练,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没有良好的素质养成,不可能在快速的运动中丰富而准确地表达出来。
29、书法技法的积累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必须坚持长期不断地刻苦训练,方能渐入佳境。
30、如果书法风格与技术过早的结壳与定型,不再吸纳新的东西,书法在低技术层面上重复循环,就难以入道。
31、由技入道,技是基础,是先决条件,没有其量的积累就不可能进入道境。
32、但只在技术上下功夫,而忽略文化、心性、怀抱、品格的锤炼,也很难提升书法的境界。
33、 书法的境界是书写者通过线条笔迹所折射出来的心灵影像,即古人讲的“书,心画也”、“书,如也”的意思。
34、在这种心灵影像之中的人格境界与审美境界是密不可分的。
35、书家笔下的一点一画,流泻的是心灵的迹象。
36、显然,书家的先天资质、字外功夫、人格怀抱以及道德修养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审美境界。
37、 因此,我们要用澄明的心灵去体悟前人的经典和自然天地中所深含的宇宙精神,学会挣脱世俗的羁绊,忘却那些纠缠于心的尘间世事和浮名利禄,淡化名利,合于自然。
38、杨凝式题壁挥运时虚己无意的状态,与庄子天人合一、逍遥游心的境界,实际上是一脉相通的。
39、正是杨凝式这位骨子里充满天真烂漫的人物,引领了北宋尚意书风的开启。
40、我们在创作中应强调虚己无意,这里的虚己无意并非完全消失了意念,消失了自我,乃是在创作过程中消解了功利之心,使身心完全融入挥写的状态,达到自然生命与书写生命的浑然一体,保持自然的本色。
41、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记者:您认为当代书法的诗意精神应具有那些品格? 陈洪武:从艺术角度讲,如果书家不能诗意地安居在生活之中,而使心灵日渐浮躁,失去润泽,那我们将偏离中国书法传统的人文精神,远离书法的本体与规律。
42、因此,我认为当代书法需要一种诗意精神,诗意精神的本质应当具有从容、空灵、浪漫、自由的品格。
43、“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
44、”不受外力牵连与支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悲天悯人的诗人情怀和创新精神。
45、保持一些清醒,既要奋进,又要活得恬淡,尽量摒弃功利带给我们的烦恼,追求人格的独立,追求心灵的自由。
46、要充分享受书法带给我们的快乐,享受书法诗意化的美感,力求从当代人快节奏的生存状态中解放出来,以简约清静的方式回归书法原本从容的感觉和优游的状态。
47、“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于不期然中自自然然地实现书法诗意精神的陶酝与建构。
48、 对经典保持敬畏之心 记者:当下有不少书家在努力尝试古典诗词的创作,一些展览也鼓励投自作诗词的书法作品,您认为自撰诗联在书法创作中有何重要意义? 陈洪武:中国古典诗词与书法在审美上有许多相通之处,它们都是最具有中国精神和意蕴的艺术,弥散着浓郁的文人气息,蕴含着一种古典的美,非功力深者无法感受得到。
49、比如,对书法下过苦功的人,对书法就会产生一种感觉,当看到一幅作品时,能够很自然辨别出这幅作品有“二王”的韵致,那幅作品有宋人意趣,哪里写得好,哪里写得不好等等。
50、同样,古典诗词亦是如此,当送到真正懂得诗词的人手上时,也是一看就能分辨出好坏的。
51、有的诗感时忧国、沉郁顿挫,老杜风神跃然纸上;有的诗清远幽深、宁静恬适,深得王摩诘禅意;有的诗幽冷凄婉、奇想诡异,很受李长吉影响。
52、 我觉得,近几年来古典诗词创作已经越来越受到当代书家的重视,写古典诗词的书家虽然多了,但质量高的作品还是比较少,诗词与书法能同时写好的就更少了。
53、往往一个展览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作品是抄写古代诗文,百分之十是自作诗联。
54、有些自作诗词写得不古不今,没有什么法源,诗的技巧被所谓的激情所消解,不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55、学习古典诗词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56、它和书法一样,也得下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苦功夫。
57、我们要大量解读古代优秀的诗词作品,和书法的临帖一样,让这些好作品深入自己的骨髓里,让自己慢慢地进入到古典诗词的语境之中。
58、我们必须对前人留给我们的经典保持着敬畏之心。
59、如果失去了起码的敬畏,那就会流于功利,流于娱乐。
60、 警惕大众审美与专业审美的断裂 记者:随着书写工具的改变,毛笔已退出了大众实用领域,书法逐渐淡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视野,您能谈谈当代大众书法审美对书法本体的影响吗? 陈洪武:当代大众对书法的审美能力在退化,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
61、中国书法在其几千年发展的历史中,一直都是知识分子表达思想和才情的载体。
62、在古代社会书法还是科举入仕的重要指标之一,只要是读书人,从学习写字的第一天开始就与书法毕生相伴。
63、临帖、读帖、记录、写信、交流、处理公务、吟诗作赋等等,只要是读书人几乎没有一天能离得开毛笔。
64、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尽管不是书法家,但只要是识文断字的读书人都会对书法的美丑有比较强的辨析能力。
65、 而进入20世纪以来,人们的书写工具发生了几次质的变化,从毛笔、签字笔、铅笔、圆珠笔,直到现在的键盘输入。
66、随着工具的发展,毛笔慢慢地淡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视野,人们每天看的、读的电脑打的都是印刷体、美术字,与书法距离越来越远,书法成为专业人士的艺术,大众对书法的审美能力随之退化。
67、很多孩子自小接触的就是电脑字体,没有见过古代书法经典,很难懂得什么是书法的形线之美、节奏之美、中和之美等等。
68、我们应该警惕书法大众审美与专业审美的断裂,这对书法本身危害很大。
69、现在许多有识之士呼吁书法要进入中小学课堂,使这一古老传统得以代代相传。
70、我们书法工作者有责任提高大众的欣赏水平,为书法艺术的可持续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
71、2009年,中国书法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书法工作者,我们在深感自豪的同时更觉得任重而道远,让我们共同努力,让中国书法这一古老的艺术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72、精指精神,气指气韵,神指神采,总指作品的艺术造诣,指艺术之至高境界。
73、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会用三宝天地通。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