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跳,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白素云顶,白素云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
2、【注释】
3、 ① 燕京:即元大都,今北京市。这首诗原见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诗题是后人所加。
4、 ② 林和靖:即林逋,字君复,宋初钱塘(今杭州)人。隐居孤山,植梅养鹤。卒谥和靖先生。
5、 ③ 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易县东南。相传燕昭王筑此台,置千金于台上,以招延天下贤士。此代指燕京。
6、【译文】
7、 我真想请人捎个信儿,问一问孤山的林逋,自从我离开后,梅花又开放了几番?独身留在燕京,我心早碎,恐怕再也不会回到故国,重见家园。
8、【赏析】
9、 赵㬎作为恭帝,咸淳十年(1274)即位,时年四岁,还是一个完全不懂事的孩子。元兵攻至临安,即随谢、全二太后出降,被押至大都,封瀛国公。至元十九年(1282)徙上都。这首诗是他十二岁离开大都以前所作。
10、 赵㬎的地位在当时是很尴尬的。作为一个皇帝,被掳到大都,过了这么多年,他心里自然十分不安,怀念故国的心情应该比谁都厉害,这种情感,我们可以到南唐后主李煜的词去找。可是赵又没有李煜的胆量,不敢说什么;又没有刘阿斗那样乐不思蜀的愚态,所以他只好把心中的痛苦深藏着,偶然含蓄地露出一角。这首诗,在词面上很堂皇,前两句不过是说想到了西湖边的梅花,表现普通的因节令而引起的感伤;后两句明说自己是黄金台下客,———受到了元世祖优待,所以不会想再回临安去了。但细细品味,却是字字忧伤。他被掳到大都,那环境与往事,令他度日如年,难道会忘记自己在异国他乡过了多少年,而需要问梅开几度吗?他嘴中说“应是不归来”,何尝不是天天在思归呢?“应是”二字,正是无可奈何的集中反映。因此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说:“二十字含蓄无限凄戚意思,读之而不兴感者几希。”陈衍《宋诗精华录》也说“末五字凄黯”。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