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动百科

雪后书北台壁二首其二颈联表达效果(雪后书北台壁二首其二)

邰盛全   来源:

大家好,我是小跳,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雪后书北台壁二首其二颈联表达效果,雪后书北台壁二首其二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冻合玉楼寒起栗,光摇银海眩生花”这首诗的简介如下:

2、“冻合玉楼寒起栗,光摇银海眩生花”来自《雪后书北台壁二首》中的第二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第一首写从黄昏到第二天天亮,彻夜雪飘的情景;而第二首继写在北台观雪景的所见所感,隐含着怀才不遇之意。这两首诗用韵颇有特色。“尖”、“叉”二韵属险韵、窄韵,而作者运用自如,韵与意会,语皆浑成,自然高妙,毫无牵强拼凑之迹。

3、创作背景:

4、北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县)的北面。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作者由杭州通判改任密州知州,十一月到任,正是寒冬季节,这两首诗即作于此时。

5、全诗如下:

6、雪后书北台壁二首.其二

7、城头初日始翻鸦,陌上晴泥已没车。

8、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眼生花。

9、遗蝗入地应千尺,宿麦连云有几家。

10、老病自嗟诗力退,空吟冰柱忆刘叉。

11、译文:

12、雪后初晴,城头乌鸦开始上下翻飞,路上融化的积雪车辆辗来压去,变成了稀泥粘糊在车上。在阳光照耀下,房屋似玉楼,大地如银海,人们被冻得皮肤起粟,雪光使人目眩眼花。大雪灭蝗虫,覆盖麦子,来年百姓麦子该会长得很茂盛。本应歌颂瑞雪,但我已老病,诗力减退,只能空忆刘叉吟诵他的《冰柱》了

13、作者简介

14、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嘉祐年间(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后追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好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