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动百科

云想衣裳花想容的全诗(云想衣裳花想容什么意思)

云强林   来源:

大家好,我是小跳,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云想衣裳花想容的全诗,云想衣裳花想容什么意思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李白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2、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3、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4、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5、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6、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7、 “云想衣裳花想容”是诗人设想云朵想与杨贵妃的衣裳媲美,花儿想与杨贵妃的容貌比妍,这是极言杨氏的衣饰和容貌之美。

8、而“想”用得颇为巧妙而富有张力,这是用拟人、夸张和想像等艺术表现手法侧面摹写出杨贵妃的亮丽容颜和高贵身份。

9、此外,这句诗互文见义,用笔灵动而经济。

10、 2注释及赏析编辑 在三首诗中,把木芍药(牡丹)和杨妃交互在一起写,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浑融一片,同蒙唐玄宗的恩泽。

11、从篇章结构上说,第一首从空间来写,把读者引入蟾宫阆苑;第二首从时间来写,把读者引入楚襄王的阳台,汉成帝的宫廷;第三首归到目前的现实,点明唐宫中的沉香亭北。

12、诗笔不仅挥洒自如,而且相互钩带。

13、“其一”中的春风,和“其三”中的春风,前后遥相呼应。

14、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15、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16、 注解: 清平调:据清人王琦注,当是李白所创题的乐府。

17、而据《通典》的说法,“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也”,故“清平调”大抵也是与之相类的曲调。

18、槛:花圃的围栏 。

19、华:通“花” 。

20、群玉山:神话中的仙山,《穆天子传》说它是西王母住的地方,此处以西王母居处指代仙界,暗寓杨氏貌比天仙之意。

21、 瑶台:也是西王母的居处。

22、韵译: 云霞是她的衣裳,花儿是她的颜容;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23、如此天姿国色,若不见于群玉山头,那一定只有在瑶台月下,才能相逢! 赏析 “云想衣裳花想容”起句以重字出现,这在绝句诗虽不常见,但它却是写作七言诗的一种值得效仿的手法,而且也由此更见出诗人举重若轻的笔力。

24、加以“互文见义”的手法在该句子里的运用,更是见出诗人从侧面烘托美妇人杨玉环的技巧和功力,从而也难怪文学素养均为极高的唐玄宗和杨贵妃对此都很为欣赏。

25、宋人乐史《太真外传》就记载了玄宗高兴地亲自吹笛伴奏,而杨氏则被感动得“敛绣巾再拜”;所有这一切,当然是大诗人李白该成功诗作的魅力引导下的现场感所致!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26、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27、 注解: 飞燕:赵飞燕,汉成帝皇后 。

28、 赏析 起句“一枝红艳露凝香”,不但写色,而且写香;不但写天然的美,而且写修饰的美,比上首的“露华浓”更进一层。

29、“云雨巫山枉断肠”用楚襄王的故事,把上句的花加以拟人化,指出楚王为神女而断肠,其实梦中的神女,哪里比得上杨氏的花容月貌!就说是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可算得绝代美人了,可是赵飞燕还得倚仗新妆,那里及得眼前的杨妃,不须脂粉便是已经是天然绝色。

30、这一首以压低神女和飞燕,来抬高杨妃,借古喻今,固然是“尊题法”的创作技巧了。

31、相传赵飞燕体态轻盈,能站在宫人手托的水晶盘中歌舞,而杨妃则比较丰肥,固有“环肥燕瘦”之语(杨贵妃名玉环)。

32、这是借其他绝色美人之美来反衬杨妃之美的杰作。

33、但由于其中造语颇为多解,使得后来李白的难得青云直上,据说是大有关系的。

34、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35、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36、 注解: 倾国:指绝代佳人 得:使 春风:代指君王 韵译: 绝代佳人与红艳牡丹相得益彰,美人与名花长使君王带笑观看。

37、动人姿色似春风能消无限怨恨,在沉香亭北君王贵妃双依栏杆。

38、 赏析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二句,从仙境古人返回到现实。

39、“倾国”美人,当然指杨妃,诗到此处才正面点出,并用“两相欢”把牡丹和“倾国”合为一提,“带笑看”三字再来一统,使牡丹、杨妃、玄宗三位一体,融合在一起了。

40、由于第二句的“笑”,逗起了第三句的“解释春风无限恨”,春风两字即君王之代词,这一句,把牡丹美人动人的姿色写得情趣盎然,君王既带笑,当然无恨,恨都为之消释了。

41、末句点明玄宗杨妃赏花地点——“沉香亭北”。

42、花在阑外,人倚阑干,多么优雅风流。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