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问而近思的出处】“切问而近思”出自《论语·子张》篇,是孔子弟子子夏所说的一句话。这句话强调的是在学习和思考过程中,应当从实际问题出发,深入探讨,同时关注身边的现实问题,避免空谈高远、脱离实际。
一、
“切问而近思”原意是指对问题要切中要害地提问,并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思考。这句话体现了儒家重视实践与反思的学习态度,也反映了古代教育中注重“知行合一”的理念。
在现代语境中,“切问而近思”可以理解为:面对问题时,要敢于提出深刻的问题;在思考时,要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论语·子张》 |
原文 |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作者 | 孔子弟子子夏(卜商) |
含义 | “切问”指深入、切实地提问;“近思”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思考。 |
背景 | 出自孔子及其弟子的对话,体现儒家教育思想,强调学习应从实际出发。 |
现代意义 | 强调在学习和工作中,应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与现实思考的结合。 |
三、结语
“切问而近思”不仅是古代学者治学的态度,也是现代人面对复杂问题时应有的思维方式。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不应只停留在表面或空想之中,而应脚踏实地,从实际出发,深入思考,这样才能真正获得智慧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