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跳,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分析贾母人物形象,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分析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林黛玉: 外貌描写: ①众人眼里的黛玉:“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2、” 只作初步勾画。
3、众人关心的是黛玉的身体,注意点是体质的病弱和不足。
4、 ②王熙凤眼里的黛玉:“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5、” 描写进了一层,突出黛玉容貌的标致和气派的不凡。
6、凤姐见多识广,见过世面,“真有这样标致人物,出自凤口,黛玉丰姿可知,宜作史笔看”(脂砚斋批语)。
7、王熙凤的话说得那么中听,得体,不仅投合贾母的心意,说得老太太十分受用,而且点明了黛玉的风流态度和言谈举止的不俗。
8、 宝玉眼里的黛玉:“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病如西子胜三分。
9、” 经过两处铺垫,第三处借宝玉之眼浓墨重彩地描写黛玉。
10、五个对偶句抓住林黛玉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工笔细描,细致地表现了黛玉无与伦比的姿容、神韵和风采,绘出了一幅精美的风流俊逸的病美人图。
11、这一形象只有宝玉的眼睛能看出来,其他任何人都是无法发现的。
12、 林黛玉的外貌给人留下的印象:美貌多情、体弱多病、惹人怜爱。
13、 语言动作的描写: 归纳:①贾母一见黛玉,疼爱得了不得,“一把搂入怀中大哭”,并不计较礼节,可是待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还是补行了拜见的礼节。
14、见了迎春姐妹三个,也“忙起身迎上来见礼”。
15、 ②听到后院有笑声,听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心里觉得那人“放诞无礼”,只是不说,见了面还是“连忙起身接见”,称呼上也非常小心。
16、外祖母说:“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17、”她知道外祖母可以开玩笑,自己可随便不得,待明白过来,“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
18、 ③贾赦没出来见面,只是让人回话,因为回的是大舅舅的话,黛玉忙站起来,一一听了,恭肃如此。
19、大舅母苦留她吃饭,黛玉笑着推辞:“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
20、望舅母容谅。
21、”作者给黛玉安排的辞令,丝丝入扣,不正面否定长辈的话,而是先表感激之情,再说原因,让长辈自行取消前议。
22、 ④连一个位子,黛玉也处处小心,无论在王夫人处,还是在贾母后院吃饭,黛玉都十分推让。
23、 ⑤“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饭后漱口,跟着漱口,吃茶,跟着吃茶。
24、 ⑥黛玉回答贾母:“只刚念了《四书》。
25、”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
26、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当宝玉问她可曾读书时,黛玉只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27、”可见黛玉已经意识到先前实话实说有不谦之嫌,马上留意改口。
28、黛玉的言谈举止,表明其教养非同一般。
29、 对黛玉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处处表现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谨小慎微的态度。
30、 表现了她“寄人篱下”的心境。
31、黛玉“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只好依傍外祖母。
32、她有很强的自尊心,也有很强的自卑感。
33、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34、 与谨小慎微的林黛玉相对的是一个张狂人物:王熙凤 出场描写:“未写其形,先使闻声”。
35、她一出场,立即引起黛玉的特殊感觉,再用他人的恭肃严整加以反衬,张张狂狂的形象显得格外鲜明突出,也显出在老祖宗面前的特殊地位。
36、 肖像描写:写出了一个贵族少妇的形象。
37、写服饰,先概括通体的形象,再作铺张的描写,从头饰、裙饰和服装三方面,极力铺陈集珠宝于一身的妆扮,显示她的华贵、得势,也暗示她的贪婪、俗气。
38、写容貌,细致入微,出神入化。
39、三角眼,吊梢眉,美丽的容貌隐藏着刁钻和狡黠,敏感的黛玉已觉察到她虽春风满面,讨人喜欢,可隐含着可怕的威势,极有心机,极善做作。
40、 凤姐一出场,满屋子全是她一个人在说话,别人都成了陪衬。
41、她夸黛玉标致,叹黛玉命苦,对黛玉关怀备至,一切都忖度着贾母的心思行事,一切为了讨得贾母的欢心。
42、她善解人意、巧于逢迎、乖巧机灵的性格和在贾府的实权地位都表现出来了。
43、 贾宝玉: 从语言和肖像上我们可以看出贾宝玉倍受贾母宠爱,在贾府居于“无人敢管”的特殊地位。
44、出场前,用世俗观点从侧面加以勾勒。
45、黛玉先听王夫人诉说,再想起母亲的话,造成悬念:“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这些贬斥说明宝玉的所作所为是与封建正统观念相抵触的,是与世俗常情格格不入的,他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一个“叛逆”。
46、 两首《西江月》对刻画贾宝玉的作用 其一,作者假托封建卫道者的口吻,对宝玉的似嘲实赞,巧妙地歌颂了宝玉反封建的叛逆性格,暗示了小说为宝玉安排的悲剧结局。
47、 其二,作者用“说反话”的手法,赞赏宝玉对封建主义采取的玩世不恭的态度,歌颂他不向世俗屈服,勇于反抗的精神。
48、他的“愁”和“恨”,正是要求摆脱“世务”“文章”而不可得的苦闷心情的表现;他的“傻”“狂”,是专制压迫和禁锢的结果,是他在痛苦中寻求新的生活和理想,而又找不到出路,陷于失望和迷惘的一种精神状态。
49、 贾宝玉的形象:贾宝玉生活在封建贵族家庭,处在封建正统势力的重重包围之中,这个家庭使他“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这对贾宝玉是沉重的压力。
50、他的“愁”和“恨”,正是欲求摆脱而不得的苦闷心情的表现,他的“傻”和“狂”,正是在痛苦中寻求新的生活和理想却又找不到出路,以致陷于失望和迷惘的精神状态。
51、 < p>。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