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动百科

最后一课主要内容

冯进超   来源:网易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讲述了普法战争后阿尔萨斯被割让给普鲁士的故事。这篇作品通过小弗朗士的视角,展现了“最后一课”的深刻意义。

故事发生在法国东部的一个小镇,主人公小弗朗士是个调皮贪玩的孩子,对学习并不上心。然而,在这天早晨,他发现教室里气氛异常严肃,同学们都在认真听讲,韩麦尔先生也穿着象征庄重的礼服站在讲台上。原来,这是小镇居民最后一次用法语上课,因为根据协议,阿尔萨斯将从此改用德语教学。

随着课程的进行,小弗朗士逐渐感受到这节课的不同寻常。韩麦尔先生不仅教授知识,还表达了对祖国深沉的热爱与不舍。他的话语中充满了无奈和悲伤,但更多的是对自由与民族尊严的坚守。这种情感深深感染了小弗朗士,使他意识到语言是国家文化的象征,失去母语意味着失去身份认同。

课结束时,韩麦尔先生写下了“法兰西万岁”几个大字,并将课本当作纪念品送给小弗朗士。这一幕让读者感受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虽然只有短短几页文字,《最后一课》却以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传递出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以及对和平自由的渴望,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