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天悯人是什么意思】“悲天悯人”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对世间苦难充满同情和怜悯之心,具有强烈的仁爱精神和道德责任感。这个成语不仅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关切,也体现了对社会不公、自然灾祸等现象的深切忧虑。
一、成语解析
词语 | 含义 |
悲天 | 对天地间的灾难、痛苦感到悲伤 |
悯人 | 对人间的疾苦、不幸表示同情 |
整体意思是:对天地间发生的灾难感到悲哀,对人间的苦难表示怜悯,表现出一种深沉的人文关怀。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最早见于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后被广泛用于文学和日常表达中。
- 用法:多用于形容有良知、有爱心的人,尤其是那些关心社会、关注弱势群体的人。
- 近义词:仁爱、慈悲、同情、怜悯
- 反义词:冷酷、无情、漠不关心
三、常见使用场景
场景 | 示例 |
文学作品 | “他一生忧国忧民,颇有悲天悯人的胸怀。” |
社会评论 | “这位作家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 |
人物评价 | “她为人善良,总是怀着悲天悯人的心肠帮助他人。” |
四、延伸理解
“悲天悯人”不仅仅是情感上的同情,更是一种行动上的责任。它强调的是一种超越个人利益、关注集体福祉的精神境界。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面对自然灾害、社会不公、贫困问题时,悲天悯人的态度往往能激发更多人的善意与行动。
五、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悲天悯人 |
含义 | 对天地间的苦难感到悲伤,对人间的不幸表示同情 |
出处 | 唐代诗歌及传统文学 |
用法 | 形容富有同情心、仁爱精神的人 |
现实意义 | 鼓励人们关注社会、关爱他人,弘扬正能量 |
通过了解“悲天悯人”的含义与用法,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的文化内涵,也能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出更多的同理心与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