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拾皆是意思和来源是什么】一、
“俯拾皆是”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意思是“低头捡起就能得到”,形容某种事物非常普遍,随处可见。它常用于描述自然景物、生活现象或文化元素等在日常生活中频繁出现的情况。
该成语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山中》诗句:“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虽然原诗并未直接使用“俯拾皆是”这一词语,但后人根据诗意引申出此成语,用以表达自然界或生活中常见之物的丰富与广泛。
在现代汉语中,“俯拾皆是”多用于文学、写作、描写环境或社会现象时,强调某一类事物的普遍性与易得性。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俯拾皆是 |
拼音 | fǔ shí jiē shì |
含义 | 低头捡起就能得到,形容事物极为普遍,随处可见。 |
出处 | 虽未见于古籍原文,但源自唐代王维《山中》诗意引申而来。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描写自然景色、生活现象、文化元素等,表示其常见性。 |
近义词 | 屡见不鲜、比比皆是、俯拾即是(注:与“俯拾皆是”意义相近) |
反义词 | 罕见、少见、难得 |
造句示例 | 田野里野花俯拾皆是,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 |
注意事项 | 通常用于书面语,口语中较少使用;多用于描写自然或文化现象的普遍性。 |
三、结语
“俯拾皆是”虽非传统典故中的固定成语,但凭借其形象生动的表达方式,已成为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一个词汇。它不仅展现了汉语语言的灵活性,也体现了古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细致观察。在写作中合理使用该成语,可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与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