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律疏议的意思是什么】《唐律疏议》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法律文献,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法典之一。它不仅是唐朝法律制度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古代法律体系发展的重要标志。本文将从其定义、历史背景、内容结构及意义等方面进行简要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
一、
《唐律疏议》全称《唐律疏议》,又称《永徽律疏》,是唐高宗时期由长孙无忌等人主持编纂的一部官方法律注释书。它在《永徽律》的基础上,对条文进行了详细解释和补充,形成了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
这部法律文献不仅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也体现了当时“以礼入法”的立法思想。《唐律疏议》在中国古代法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尤其是宋、明、清等朝代的法律制定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名称 | 唐律疏议(又名《永徽律疏》) |
朝代 | 唐代(公元653年正式颁布) |
作者 | 长孙无忌等人主持编纂 |
性质 | 法律注释书,具有法律效力 |
主要内容 | 包括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内容,共12篇,502条 |
特点 | 以礼入法,注重道德教化;条文严谨,逻辑清晰 |
历史地位 | 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完整的法典之一 |
影响 | 对后世中华法系产生深远影响,成为东亚国家法律制度的参考 |
三、结语
《唐律疏议》作为唐代法律制度的核心文献,不仅展现了当时法律的成熟与完善,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法律智慧。它不仅是研究中国古代法律的重要资料,更是了解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