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项令原文及翻译】《强项令》是东汉时期的一篇历史短文,出自《后汉书·王符传》,讲述的是一个名叫董宣的官员不畏权贵、刚正不阿的故事。文章虽短,但人物形象鲜明,寓意深刻,体现了古代士大夫的气节与操守。
一、
《强项令》主要讲述了董宣在担任洛阳令时,面对权贵的压迫和威胁,坚持正义、不屈服于权势的故事。文中通过董宣与湖阳公主之间的冲突,展现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特征。故事中,“强项令”即“硬脖子县令”的意思,象征着董宣不向权贵低头的精神。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董宣,字少平,南阳人也。 | 董宣,字少平,是南阳人。 |
为洛阳令,未到官,先遣人召其妻子。 | 他担任洛阳令时,在上任前就派人去叫他的妻子。 |
既至,谓曰:“吾为洛阳令,当以法绳人。” | 到了之后,他对妻子说:“我作为洛阳令,应当依法办事。” |
其妻曰:“君为令,宁能自执法乎?” | 他的妻子说:“你做县令,难道能自己执行法律吗?” |
宣曰:“吾虽不才,然不敢以私害公。” | 董宣说:“我虽然能力不足,但不敢因私情而损害公事。” |
乃入见,言曰:“今有贼杀人,愿得捕之。” | 于是进宫禀告说:“现在有盗贼杀人,希望能将他们抓捕。” |
上曰:“卿何知之?” | 皇帝问:“你怎么知道的?” |
宣曰:“臣闻之于市人。” | 董宣回答:“我是从市井之人那里听说的。” |
上曰:“汝何不察其事?” | 皇帝说:“你怎么不调查清楚呢?” |
宣曰:“臣不敢以私意断案。” | 董宣说:“我不敢凭个人意见来判断案件。” |
上怒曰:“汝何不早言?” | 皇帝生气地说:“你为什么不早说?” |
宣曰:“臣欲待其自首。” | 董宣说:“我想等他们自己投案。” |
上曰:“汝真强项令也!” | 皇帝说:“你真是个硬脖子县令啊!” |
三、总结
《强项令》虽篇幅简短,却生动刻画了一个刚正不阿、坚守法纪的官员形象。董宣不仅敢于依法办事,而且在面对皇权时也不卑不亢,体现出一种可贵的独立人格。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面对权力与压力时,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原则。
通过本文,我们不仅了解了历史人物的风骨,也从中汲取了做人做事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