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验问答 >

接济的出处

2025-09-18 12:06:41

问题描述:

接济的出处,跪求万能的知友,帮我看看!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8 12:06:41

接济的出处】“接济”一词在汉语中常见,常用于描述对他人在经济、生活等方面的援助。然而,许多人并不清楚这一词语的来源和最早出处。本文将从历史文献出发,总结“接济”的出处及其演变过程,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清晰展示。

一、

“接济”一词最早可追溯至古代汉语文献,其本义为“帮助、支援”,尤其指在困难时期给予物质上的支持。在古代典籍中,“接济”多用于描述国家、官员或富人对贫民、灾民的援助行为。随着语言的发展,“接济”逐渐成为日常用语,广泛用于书面与口语中。

在《左传》《史记》等经典文献中,虽未直接使用“接济”一词,但类似“赈济”“救济”等词汇频繁出现,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援助”概念的重视。而“接济”作为独立词汇,则更常见于唐宋以后的文言与白话文献中。

二、接济的出处一览表

时期 文献名称 出处内容(简要) 说明
先秦 《左传》 无直接使用“接济”,但有“赈恤”“抚恤”等相近词 反映早期“援助”思想
先秦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强调仁爱与互助精神
汉代 《史记》 有“赈贷”“赐粟”等表述 表现国家对灾民的援助
唐代 《全唐文》 有“接济贫民”“助其生计”等说法 “接济”开始出现
宋代 《宋史》 “接济流民”“赈济饥荒” 明确使用“接济”一词
明代 《明实录》 “接济军需”“赈济灾民” “接济”用于官方与民间
清代 《清史稿》 “接济百姓”“赈济灾荒” 词汇趋于稳定
现代 白话文学 广泛用于日常表达 成为常用词汇

三、结语

“接济”一词虽看似简单,但其背后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社会责任意识。从古代的“赈恤”到现代的“援助”,“接济”始终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扶持的重要体现。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理,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这一词语的起源与发展,从而更好地把握其在当代语境中的意义。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