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的三个基本意思】“桡”是一个在现代汉语中较为少见的汉字,但在医学、解剖学和部分专业术语中具有特定含义。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及相关资料,“桡”的基本意思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
1. 解剖学中的“桡骨”:
在人体解剖学中,“桡”常用于指代“桡骨”,即前臂外侧的一根长骨,与尺骨并列,主要作用是支撑手臂结构并参与手腕关节的运动。
2. 动词义:“推、撑”:
“桡”在古汉语中可作动词使用,意为“推、撑、用力”。这一用法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如“桡舟”表示撑船的动作。
3. 名词义:“桡骨”或“桡动脉”:
在医学领域,“桡”也用于描述“桡动脉”等血管名称,指的是位于前臂外侧的一条重要动脉,常用于测量脉搏。
二、表格展示
序号 | 含义类型 | 具体解释 | 示例 | 备注 |
1 | 解剖学意义 | 指“桡骨”,前臂外侧的骨骼 | 桡骨骨折 | 常见于医学术语 |
2 | 动词意义 | 表示“推、撑、用力” | 桡舟 | 古文用法,现代较少使用 |
3 | 医学意义 | 指“桡动脉”,前臂外侧的动脉 | 桡动脉搏动 | 临床常用检查部位 |
三、结语
“桡”虽然不是一个高频汉字,但在特定语境下具有明确的意义。无论是医学、解剖学还是古代文献中,“桡”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了解其基本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相关专业内容,避免误解或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