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摩罗什生平简介】鸠摩罗什(344年-413年),是中国佛教史上极具影响力的高僧之一,也是中国佛教译经事业的奠基人。他原籍天竺(今印度),出生于龟兹国(今新疆库车一带),自幼聪慧过人,精通多种语言,尤以佛学造诣深厚而闻名。鸠摩罗什一生致力于佛教经典的翻译工作,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生平概述
鸠摩罗什出生于一个佛教世家,父亲鸠摩炎是龟兹国的太子,后出家为僧;母亲是龟兹国王的妹妹,也信奉佛教。他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智慧,七岁随母入寺学习佛法,十岁随父前往印度求学,十五岁回到龟兹,成为著名的佛教学者。
公元382年,前秦苻坚派大将吕光率军攻占龟兹,俘获鸠摩罗什,并将其带回长安。此后,他在多个政权中辗转,最终在后秦姚兴的支持下,于长安设立译场,主持佛经翻译工作。
鸠摩罗什精通梵文与汉语,所译经典包括《妙法莲华经》《金刚经》《维摩诘所说经》等,其译文流畅自然,深得后世推崇。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翻译家,也是一位卓越的佛教学者,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本土化起到了关键作用。
二、主要贡献与影响
- 翻译成就:鸠摩罗什翻译了大量重要佛教经典,为中国佛教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 推动佛教本土化:他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翻译佛经,使佛教更易于被大众接受。
- 培养弟子:他门下弟子众多,如道融、僧肇等,皆为一代高僧,继承并发展了他的思想。
- 促进文化交流:他的翻译工作促进了中印文化的交流,也为后来的佛教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三、生平大事年表
时间 | 事件 |
344年 | 鸠摩罗什出生在龟兹国 |
7岁 | 随母入寺学习佛法 |
15岁 | 回到龟兹,成为著名佛教学者 |
382年 | 被前秦吕光俘虏,带至长安 |
399年 | 在后秦姚兴支持下开始译经 |
401年 | 受姚兴礼遇,设立译场 |
413年 | 去世,享年69岁 |
四、总结
鸠摩罗什是中国佛教史上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他不仅将大量印度佛教经典引入中国,还通过精湛的翻译技巧,使这些经典得以广泛流传。他的译作至今仍被佛教界视为经典之作,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生平事迹和精神,至今仍激励着无数信仰者与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