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地冻意思】“天寒地冻”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天气极其寒冷,连土地都结冰了。这个成语不仅表达了气温的低,还强调了环境的严酷和寒冷的程度。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它来形容冬天的寒冷气候或极端低温的环境。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天寒地冻 |
拼音 | tiān hán dì dòng |
含义 | 形容天气非常寒冷,连土地都冻结了 |
用法 | 常用于描述冬季或极寒地区的气候状况 |
感情色彩 | 中性偏贬(强调环境恶劣) |
近义词 | 寒风刺骨、冰天雪地 |
反义词 | 阳光明媚、温暖如春 |
二、出处与用法
“天寒地冻”最早见于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来描绘北方冬天的严寒景象。例如,在《水浒传》等古典小说中,常有对“天寒地冻”的描写,以突出人物所处的艰难环境。
在现代汉语中,“天寒地冻”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如新闻报道、文学作品或天气预报中,用来形象地表达气温极低的状态。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使用示例 |
天气描述 | 这个冬天真是天寒地冻,出门都要裹得严严实实。 |
文学描写 | 天寒地冻的夜里,他独自走在荒野中,冷得瑟瑟发抖。 |
新闻报道 | 暴雪导致多地出现天寒地冻的极端天气,交通受阻。 |
四、总结
“天寒地冻”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极度寒冷的天气状况。它不仅传达了温度的低下,也反映了自然环境的严酷。在写作或口语中,合理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画面感。
通过表格的形式,我们更清晰地了解了“天寒地冻”的含义、用法及常见场景,有助于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这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