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验问答 >

范宣受绢原文及翻译

2025-09-28 19:37:59

问题描述:

范宣受绢原文及翻译,这个怎么解决啊?快急疯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8 19:37:59

范宣受绢原文及翻译】一、

《范宣受绢》是一则出自古代典籍的短文,讲述的是东晋名士范宣在面对他人赠送财物时所表现出的高尚品德与清廉作风。文章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范宣不贪图外物、坚守本心的形象,体现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思想。

该故事虽短,但寓意深刻,常被用来教育后人要淡泊名利、廉洁自律。本文将对原文进行整理,并附上翻译,便于理解。

二、原文及翻译

原文 翻译
范宣年十四,好学,有清才。尝从人借书,人曰:“吾无绢。”宣曰:“无绢可也,岂能以无绢而废学?” 范宣十四岁时,勤奋好学,才华出众。有一次向别人借书,那人说:“我没有绢(指钱)。”范宣说:“没有绢也没关系,难道因为没有绢就放弃学习吗?”
有人遗之绢一匹,宣不受。其人曰:“君贫,何以不受?”宣曰:“我贫,非无绢也;君富,非有绢也。若我贫而受君之绢,是为贪也;若君富而与我绢,是为惠也。” 有人送给他一匹绢,范宣没有接受。那人问:“你贫穷,为什么不接受?”范宣说:“我不是没有绢,而是你富,我不应该接受。如果我贫穷却接受你的绢,就是贪婪;如果你富裕却给我绢,那就是恩惠。”
其人感之,遂止。 那个人被他的言行感动,于是停止了赠送。

三、总结

《范宣受绢》虽然篇幅简短,但内容深刻,反映了古代士人对道德操守的重视。范宣在面对物质诱惑时,能够坚持原则,不因贫而失德,也不因富而轻施,展现了高尚的人格魅力。

这篇文章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典范,也对现代社会中的诚信与廉洁意识具有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真正的价值不在于财富的多寡,而在于内心的纯净与行为的端正。

四、关键词总结

- 人物:范宣

- 主题:清廉、节操、拒绝诱惑

- 风格:简洁、含蓄、寓意深远

- 启示:不因贫而失志,不因富而妄施

如需进一步探讨《范宣受绢》的历史背景或相关人物事迹,欢迎继续提问。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