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是怎么计算的】个体工商户在2019年需要按照个人所得税的相关规定进行申报和缴纳。根据当时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政策,个体工商户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式主要依据其经营所得,并结合不同的征收方式(如查账征收或核定征收)来确定应纳税额。
以下是2019年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总结:
一、适用税率
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所得适用的是五级超额累进税率,具体如下:
| 级数 | 年应纳税所得额(元)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元) |
| 1 | 不超过30000元 | 5 | 0 |
| 2 | 超过30000至90000元 | 10 | 1500 |
| 3 | 超过90000至300000元 | 20 | 10500 |
| 4 | 超过300000至500000元 | 30 | 40500 |
| 5 | 超过500000元 | 35 | 65500 |
二、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个体工商户的应纳税所得额 = 年收入 - 成本 - 费用 - 损失 - 专项扣除 - 专项附加扣除 - 其他扣除项目
- 年收入:包括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取得的全部收入。
- 成本与费用:指与生产经营相关的直接支出和间接费用。
- 损失:因自然灾害、事故等原因造成的损失。
- 专项扣除: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
- 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
- 其他扣除项目:如捐赠、税前扣除的公益捐赠等。
三、计算步骤
1. 确定年度总收入
根据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情况,统计全年收入总额。
2. 计算总成本与费用
包括直接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
3.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 = 总收入 - 总成本 - 费用 - 损失 - 专项扣除 - 专项附加扣除 - 其他扣除
4. 查找适用税率及速算扣除数
根据应纳税所得额对应的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5. 计算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四、举例说明
假设某个体工商户2019年年收入为80,000元,总成本与费用为40,000元,专项扣除为5,000元,专项附加扣除为2,000元,无其他扣除项。
应纳税所得额 = 80,000 - 40,000 - 5,000 - 2,000 = 33,000元
根据税率表,33,000元属于第二级,适用税率10%,速算扣除数1,500元。
应纳税额 = 33,000 × 10% - 1,500 = 3,300 - 1,500 = 1,800元
五、注意事项
- 个体工商户需按月或按季预缴税款,并在次年汇算清缴。
- 若采用核定征收方式,税务机关会根据行业特点和经营规模确定应纳税额。
- 个体工商户需及时申报并保存好相关票据和凭证,以备税务核查。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2019年个体工商户的个人所得税计算相对复杂,但只要掌握基本公式和税率表,就能较为准确地完成计算。建议个体工商户在经营过程中做好财务记录,并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以便合理合规地进行税务筹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