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动百科

存货减值准备会计分录

彭仪岚   来源:网易

存货减值准备是企业财务处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反映了企业在特定时间点对存货价值的评估。当企业的存货由于各种原因(如过时、损坏或市场价值下降等)导致其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这项操作不仅体现了会计信息的谨慎性原则,也是对企业资产状况的真实反映。

存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

1.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当企业发现存货存在减值迹象时,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计算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并与账面成本进行比较,确定需要计提的跌价准备金额。会计分录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 - 存货跌价准备

贷:存货跌价准备

这里,“资产减值损失”科目用于记录因资产价值下跌而确认的损失;“存货跌价准备”科目则是一个备抵账户,用来反映企业持有的存货因可变现净值低于账面成本而计提的减值准备。

2. 存货出售或转回

如果在以后期间,该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回升,且回升后的价值高于原账面成本,则可以转回部分或全部已计提的跌价准备,但不得超过原计提金额。会计分录为: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 存货跌价准备

若该存货最终被销售或消耗,那么在结转成本时,应将相应的跌价准备一并结转:

借:主营业务成本 / 其他业务成本

存货跌价准备

贷:库存商品

以上就是关于存货减值准备的基本会计处理流程。正确地计提和转回存货跌价准备,对于维护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也是企业管理层合理评估企业资产状况、制定经营策略的重要依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