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辅通志三百卷首一卷】《畿辅通志》是一部记载中国北方地区,尤其是河北一带历史、地理、人物、风俗等资料的大型地方志书。全书共三百卷,外加一卷“首”,内容详实,结构严谨,是研究清代及以前华北地区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献。
一、
《畿辅通志》由清代学者主持编纂,成书于乾隆年间,是当时对“畿辅”地区(即京城周边地区)进行全面整理和记录的重要成果。该书不仅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还详细记录了各地的山川地貌、风土人情、名胜古迹、人物传记等,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其编纂方式采用传统的方志体例,分为多个门类,如舆地、职官、人物、艺文、典故等,内容条理清晰,分类明确。此外,“首”卷作为序言或目录部分,起到了引导读者了解全书结构与内容的作用。
二、书籍信息表
项目 | 内容 |
书名 | 畿辅通志三百卷首一卷 |
朝代 | 清代(乾隆年间) |
编者 | 清代地方官员及学者联合编纂 |
卷数 | 共301卷(300卷正文 + 1卷“首”) |
类型 | 地方志、历史文献 |
内容范围 | 北京及河北等地的历史、地理、人物、风俗等 |
编纂方式 | 传统方志体例,分门别类 |
历史价值 | 研究清代华北地区社会文化的重要资料 |
特点 | 内容详实、结构严谨、分类清晰 |
三、阅读建议
对于研究历史、地理、民俗的学者而言,《畿辅通志》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它不仅提供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也为后来的地方志编纂提供了范本。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虽然部分内容较为晦涩,但通过结合现代研究成果,仍能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启发。
总之,《畿辅通志三百卷首一卷》是一部集历史、地理、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地方志,是了解清代华北地区风貌的重要窗口。